十三行博物館

位在八里的「十三行博物館」不但是北臺灣唯一的考古博物館,也是新北市第一所榮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的博物館。特色是以輕鬆有趣的互動形式,讓遊客知道十三行人在千年以前過的是什麼的生活,很適合來參觀學習小知識;十三行文化屬於北臺灣地區的鐵器時代,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。博物館設有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、特展廳、考古學習體驗室,詳細介紹了有關十三行文化、圓山文化等臺灣過往的遺跡與背景。參觀完館內,別忘了到博物館頂的「鯨背沙丘」,可以觀海、遠眺淡水漁人碼頭;還有2017年重新開放,位於頂樓的「時光空橋」,能讓遊客一邊移動一邊從透明的玻璃往下觀看距今1800至500年前的「十三行遺址考古探坑」和6500至4500年前的「國定大坌坑遺址」,呈現時間的流動與深邃,值得一看。
十三行博物館是臺灣第一個考古博物館,當初是為了保護國家二級古蹟的「十三行遺址」而興建;十三行文化屬於北臺灣地區的鐵器時代,是目前臺灣唯一確定擁有煉鐵技術的史前居民。
1955年,一架空軍飛機行經八里上空,因為飛機上的羅盤出現磁力異常的反應,因而發現了十三行遺址。接著地質學家、考古學家前來探勘,發現了這裡是史前遺址,也成立了這座考古博物館。
博物館設有遺址出土各項重要文物常設展、特展廳、考古學習體驗室,詳細介紹了有關十三行文化、圓山文化等臺灣過往的遺跡與背景。一千多年前,淡水河左岸的居民住的是干欄屋,用的是人面陶罐,日常飲食則是取自大海裡的魚蝦貝類。他們的生活方式不是今日的我們能夠想像,但是從十三行博物館則可窺知一二。
博物館以饒富趣味的方式,詳細介紹了由遺址所發現的十三行文化,讓我們知道十三行人在千年以前過的是什麼的生活;同時還不定期舉辦特展,有時介紹淡水河發展的歷史軌跡,有時也會有富含科學教育意味的考古探索,無論是哪一種,博物館都儘量設計得輕鬆有趣,讓遊客在娛樂之餘,也能吸收到豐富的知識,同時還能啟發孩子對歷史的興趣。
「人面陶罐」是十三行博物館的鎮館之寶,相傳以前食人族原住民都會有出草的活動,到後面就漸漸改用這類的祭祀物品來代替。
〈資料來源: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網〉
  • 09:30~17:00、4-10月週一至週五或國定假日及補假日延長至18:00,六日延長至19:00

  • 每月第一個星期一(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,隔日休館)及農曆除夕、年初一為休館日

  • 249新北市八里區博物館路200號

  • 相關網站